不太了解助听器的朋友会疑惑:为什么好一点的助听器都要大几千?助听器和眼镜的选配流程不是差不多,都是先做检查然后根据程度来选配合适的产品,为什么价格上会相差这么大?
今天,我们就拿大家熟悉的眼镜,和助听器进行比较,来谈一谈两者的区别以及助听器值不值的问题。
-
解决的问题难度不同
虽然助听器和眼镜都是戴在五官上,用来弥补感官损失的,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难度及工作原理是截然不同的。
视力问题在本质上是机械传递问题,是眼球晶状体变形导致的。眼镜通过凹透镜原理可以解决近视问题,通过凸透镜原理可以解决远视问题。对于绝大多数视力下降的人来说,戴上适配的眼镜后,就能立马看见、看清楚。
△近视眼镜工作原理
但是,听力问题大多还会与神经有关,同时深受环境噪音的干扰,只是简单地把声音放大,是很难达到听清楚的效果。所以,助听器需要借助更多高级功能来更好地处理杂糅在一起的噪音和言语声,同时实现佩戴舒适度和清晰度。
-
产品的技术含量不同
眼镜是一个矫正视力的简单光学器件,由镜片和镜架组成。
而助听器是一个精密的电子产品,主要由麦克风、受话器、机芯等主要元件组成。其中,芯片尤为重要,芯片等级越高,助听器对声音的处理速度越快、处理能力越强。
△助听器工作原理
要知道,助听器不仅需要具有自然的音质,还需要能自动识别复杂多变的环境,无论是喧哗的餐厅、吵闹的街边、多人的会议室,都要通过芯片的自动处理,从各种声音中提取更多的言语信号,让佩戴者能听见、听清别人的说话内容。
对于助听器芯片的技术研发、技术升级迭代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这些都是助听器的隐形成本。当然,芯片技术的不断提升,确实可以为广大听损朋友带来更清晰、更轻松的聆听感受。
总之,助听器的档次、功能、效果、价格都和芯片强大与否成正比。但众所周知,目前助听器芯片技术主要被国外几大听力集团所垄断,这导致国内大多数助听器都是从国外进口,产品进口关税也是助听器贵的缘由之一。
-
服务成本不同
我们都知道眼镜配好了,店内走几圈不晕不难受即可,没有后续服务,而助听器验配后才是服务的开始。
因个体差异,对于助听器的调试、适应等,初期都会一人一方案,左耳右耳都不能黏贴复制,这就需要验配师给每个人定制康复方案并定期随访、微调助听器参数,使其一阶段后调整至最佳状态。
另外,一个助听器一般可使用八年左右,期间的保养、调试、听力复测等都是免费的,这些服务都是包含在助听器价格里的,其实平均分摊到使用周期的每一天,其实并不贵。
-
消费体量不同
虽然听力问题和视力问题同样普遍存在,但大家对助听器的心理接受度远不如眼镜,抬眼一看就会有戴不同款式眼镜的人,可是身边戴助听器的人却少之又少。
据目前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听力损失者中戴助听设备的比率只有7.3%左右,对比欧美发达国家30%甚至更高的覆盖率,存在很大差距。除了有一部分人羞于戴助听器外,听力损失者中有很多是老人,他们会觉得老了耳聋耳背很正常,于是放任不管。
助听器购买的人太少,整体销售规模上不去,周期性又长,就会导致助听器的成本居高不下,定价势必远远高于消费体量大的眼镜。
所以,无论是从产品上来说,还是从服务、市场上来说,眼镜的价格与助听器的价格并不具有可比性,助听器除了机器本身的制作成本外,还有研发、技术专利、关税、服务增值、销售等隐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