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听力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听不清对话、听不见电话铃声、总打岔等症状频繁出现。为了不让子女担心,不愿增加子女的负担,“还能听到,等等再说",这句话也成了应付子女关心的”口头禅“。
听力不好,真能等等再说吗?
其实听力不好,不管年龄大小,”三早“原则非常重要。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这样才会获得好的听力康复效果。
听力损失多数是缓慢渐进的,早期不易被察觉。像”有时听不清“,”大声说话还能听见“等,只有通过专业的听力检查,详细的听力测试和评估,才会明白其实听力问题已经对患者造成了非常大影响和损害。这样的听力损失拖得越久,听损程度就越重,言语识别能力也就会越差。因此越晚配戴助听器等辅听设备,也就会花钱越多,康复效果也就越差。
听力损失仅仅是听不清吗?
老人听力损失除了听不见、听不清外,还会有很多潜在危害。
1: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走在路上,前面有个障碍,老人听不清旁人的提醒,容易跌倒;听不清身后汽车、电动车的鸣笛,容易发生交通意外;在家里,听不清家人的告知"那是开水”容易出现烫伤等。
2:交流能力下降
老人听力损失多伴言语识别率下降,语言理解变得越来越困难。别人轻声说话听不清,大声说话又显得没礼貌,慢慢就不愿与人说话,社会交往缺乏交流能力进一步下降。
3:容易出现情感障碍
有些内心敏感、自尊心强的老人,因自身听力受损而产生自卑心理,害怕误会或受伤而将自己封闭起来。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多疑,猜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睡眠障碍
约40%的听力损失的老人会伴随耳鸣,多是持续性高调耳鸣,即使环境寂静无声,耳朵里如蝉鸣,片刻也不停息,让人烦躁,严重时影响睡眠质量。耳鸣和失眠互相影响,容极易出现恶性循环。
5:容易出现跌倒
约20%的听力损失的老人伴有平衡障碍,听力损失也容易导致老人对方位的判断出现问题。老人在活动时注意力大多放在听声音方面,导致平衡功能下降、步态不稳,增加了跌倒概率。听力损失本身就是跌倒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
6:容易患痴呆
听力损失使老人接受的认知刺激减少进而认知能力下降。有meta分析研究显示听力损失与痴呆相关;也有报道发现听力下降的人患痴呆的风险是听力正常老人的三倍。中年时如果完全消除听力损失这个危险因素,晚年痴呆患病率可减少8.2%。
老人佩戴助听器是真的都有用?
听力损失后,通过科学的检测和评估,进行专业的助听器选配,可以非常有效的利用残余听力,获得有效的声音补偿,可以解决大多数听力问题带来的不便和危害,大大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佩戴助听器可以保护声音对听神经的刺激,保护残余听力,减缓听力继续下降。
上一篇: 为什么老年人配了助听器感觉没什么效果?
下一篇: 特殊时期,听力损失人群还需做好这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