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配了眼镜后,视力矫正效果很好,看不清的东西,立马能看清。但是对比助听器,初戴者大多数会抱怨听不清,或在有噪音、人多的场所中听声效果不佳。
这是为什么?
一.损伤部位不同
其实,我们常说的佩戴眼镜,大多是指由近视、远视、散光、老花引起的视力模糊,大部分是由于光线不能聚焦到视网膜上造成的,只要通过镜片让光线准确聚焦到视网膜上,就可以正常识别图像,选配眼镜后会有种“视力立刻被矫正"的感觉;
但是,如果是属于视网膜损伤的患者(生物电信号、传递到中枢部分出现异常),比如黄斑变性等,那么即使佩戴眼镜后光线能够正确的聚焦在视网膜上,视力也不会立刻被矫正了。
同样,如果是由于鼓膜穿孔、听骨链断裂、中耳炎引起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可通过药物与手术治疗大幅度提高听力。如果不能恢复到正常听力水平,只要助听器把接收的声音按需求放大,传递到耳蜗毛细胞,听觉中枢就可以识别声音,选配满意度也很高,但这种听障患者不多,仅20%左右。
但是,如果是属于耳蜗毛细胞受损的患者(生物电信号、传递到中枢部分出现异常)比如:噪声性、老年性听力损失等,助听器放大声信号能帮助患者听到声音但是并不能帮助患者分辨清楚声音,选配效果会比传导性听力损失差很多。而此种听障患者多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所占比例在80%以上。
配眼镜与配助听器满意度不同,其实主要是受损情况不同,导致普遍误以为配眼镜效果都很好,而配助听器效果不好。
二.心理接受度不同
戴眼镜已经见怪不怪,甚至成为一种潮流。但是,人们对助听器却知之甚少,而且还存在很多误解,比如戴助听器就意味着告诉别人"我年纪大了!"、"我耳朵聋了!"甚至会认为"我是听力残疾者!"而这些想法带来的羞耻感或者尴尬感,使得很多人不愿选配助听器,或者选配助听器后不愿佩戴助听器。因此,在心理接受程度上助听器不如眼镜,而这恰恰影响了助听器体现其效果的第一步。无论是眼镜还是助听器,首先要选配,其后要坚持佩戴才可以真正发挥其效果。
三.后期康复时长不同
大部分人配戴上眼镜就有被矫正的感觉,只要很短时间基本能适应。但大部分人佩戴上助听器并不会立即达到最佳效果,并且大脑听觉中枢需要一个长期佩戴的过程来适应环境,适应助听器。所以,助听器不能像眼镜一样立刻收获立竿见影的效果。
初次使用助听器,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实用的、有效的康复计划。这个康复计划,需要至少四周或更长的时间来逐步完成。
每个人的个体情况不同,适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助听器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助听器佩戴者听力损失的具体病因、使用的助听器产品级别,以及使用时间和康复情况。
首次验配助听器时即使效果不能满足您的期望值也不要沮丧,先设定一个小目标﹣-"比没戴助听器听得清楚,对交流有帮助",先接受它,后续通过与验配师共同的努力,坚持使用和康复,相信助听器一定会帮助您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
如何知道自己的听力损失到什么程度了?
助听器到哪里配?
————神州鸿声帮助您!
神州鸿声助听器良乡店
听力咨询热线:010-89367814 13911147651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政通路2号院底商

上一篇: 助听器的携带 佩戴——分清场合 避免损失
下一篇: 如何解读听力图? 一文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