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力测试中常常会用到掩蔽。掩蔽不足通常发生在到达平台之前,常有交叉听力的存在,当到达平台时,掩蔽噪声增加到40—50 dB ,而测试耳的阈值不变,窄带噪音只需30—40 dB 就可以达到平台。如果超过平台,阈值就会因超掩蔽而上升,若增加信号声强度,则信号又能被听见,但如果再将噪音增加10dB,则信号可因掩蔽而消失。
(一)何时需要掩蔽呢?规则如下:
(1)何时需要掩蔽取决于最小 IA(评估) 。
(2)如果测试耳气导与非测试耳骨导阈值的差值大于等于 minIA ,为了保证测试耳的信号不被非测试耳听到,需要掩蔽非测试耳。
(3)由于骨导最小耳间衰减值为0dB,所以骨导测试对侧耳(非测试)常规要加掩蔽。
(二)掩蔽步骤(平台法)
为确定有效的掩蔽噪声和信号声,应按以下步骤做:
(1)引导:告诉受试者在好耳一边会听到一个噪音,忽略它,只注意听差耳这边的声音。
(2)初始掩蔽级:在非测试耳气导阈值上加10dB,这样能保证非测试耳肯定能听到掩蔽噪声。
(3)初始信号声:即未掩蔽的阈值。
(4)如果测试耳听见了纯音,就将非测试耳增加掩蔽噪声10 dB ,连续增加三次即30 dB 后,若测试耳仍能听见信号声,说明这是真实的阈值。
(5)如果测试耳听不到信号声,则以5 dB 为单位逐渐增加信号声直至受试者听见。再将非测试耳掩蔽噪声增加10 dB ,若连续增加三次后仍能听见信号声,说明新建立的阈值是真实的。如果在掩蔽噪声达到最大输出后仍未能建立起平台,则为无反应,可初步判断为重度或极度听力下降。
(三)骨导掩蔽
骨导掩蔽时,骨导振子放在测试耳乳突部,由气导耳机在非测试耳给掩蔽声,由于戴上了气导耳机,会出现堵耳效应,因此与不戴气导耳机测出的骨导听阈差别较大。如果决定要掩蔽的话,建议在测试一开始就将掩蔽耳机戴好。
堵耳效应:当外耳道封闭后,骨导阈值降低的现象,多出现于1000Hz以下频率。在250 Hz 堵耳效应最大,可放大30 dB ,在500Hz,可放大20dB。堵耳效应在骨导掩蔽过程中十分重要,因为掩蔽声是通过耳机加在非测试耳上的,而耳罩本身就会产生堵耳效应。鼓膜机制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气导耳机封住了测试耳声音由外耳道传入时,鼓膜的负荷因外耳道密封而增加,同时进入外耳道的能量也传不出去,导致低频反应被加强,骨导声在低频区的响度增加。这种现象在做骨导掩蔽或助听器选配时特别值得重视。(各频率堵耳效应值可参照下表)。
各频率测骨导的堵耳效应 |
|||||
频率(Hz) |
250 |
500 |
1000 |
2000 |
4000 |
堵耳效应(dB) |
30 |
20 |
10 |
0 |
0 |
骨导掩蔽时,对于正常耳或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需考虑堵耳效应,而传导性听力损失则不必。
掩蔽在测试中的使用意在尽可能得到更客观准确的听力评估报告,为听损人士的治疗和验配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