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对个人的生活、学习、就业、创业,以及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社群关系等产生影响。我们曾经提到过听力损失的卫生经济学,今天我们谈谈涉及与听损相关的社会损失和经济成本。
与听力正常的同龄人相比,听损者的医疗保健支出显著增加,因此也增加了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依赖,这是一笔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25亿人患有听力损失,占全球总人口数的1/4,导致全球每年的经济损失超过9800亿美元。
在欧洲,大约2260万未经干预的听损者每年造成1850亿欧元的经济负担(2019年),各国的数字在300亿欧元(德国)到60亿欧元(荷兰)之间,西班牙的数字估计为160亿欧元,位于其它欧盟成员国的中间。
这仅仅包括听损的诊断、干预和相关疾病如交流障碍、认知下降的管理费用,未考虑就业、失业、缺勤、工作绩效下降等带来的损失。
根据伦敦经济学院和 WHO 的一项研究成果,听损患病率下降5%,全球的经济成本将降低490亿美元。由此可见,不仅政府部门有必要开展系统性、长期性的听损、听障防治项目,听力行业各方通过科普宣传和专业服务,推动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听损者个人,现阶段提到听损的社会经济成本,最关心的就是助听器的价格。高零售价增加了听损者助听器干预的个体成本,在低验配率的背景下,一个庞大的、未干预的听损群体所导致的社会经济负担将过于沉重。表面看这些助听器(辅听机)价格几十到几千很便宜而且购买方便,实际无需验配致使者部分佩戴者常常感觉“助听器”噪音大又震又吵听不好,大多数人就不再佩戴,弃之不用。造成家庭经济上的浪费。
合理地降低传统助听器的零售价,或开发价格更加亲民的"平替"产品,利国利民。
![](/Templates/cn/img/article_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