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助听器后声音变调、听歌感觉不自然,这与助听器的性能有着直接关系。众所周知,人的听力具有一定的动态范围,而助听器的动态范围同样会直接影响到聆听的音质。
(一)助听器的"动态范围"
听觉动态范围,是指从听阈(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到不舒适阈(声音变得不舒适的最大限度)之间的听力范围。在日常生活中,声音的强度范围跨度较大,从日常讲话的40分贝到炮竹声的100分贝。对于助听器而言,其动态范围决定了能够处理并放大的声音强度区间,这一范围与用户的听觉舒适度和听力保护直接相关。
(二)"动态范围"的重要性
(1)确保声音舒适
验配助听器时,首要要求是声音要舒适。即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应位于用户的动态范围内。如果声音小于听阈,用户可能听不见;而大于不舒适阈,则可能感到不适甚至疼痛。
(2)保护听力
长时间暴露于超出动态范围的声音,可能会对用户的听力造成进一步的损害。通过测量和适应动态范围,可以防止助听器声音放大到不舒适或有害的音量水平,从而保护用户的残余听力。
(3)个性化适配,提高聆听效果
每个人的动态范围可能不同,验配师可以调整助听器的参数来优化性能提升助听器的整体效果,确保助听器在不同用户身上达到最佳效果。
(三)宽动态范围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助听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宽动态范围(WDR )成为许多高端助听器的标配功能。宽动态范围意味着助听器能够处理更大范围的声音强度,从而适应更多样化的听觉环境。
许多技术成熟的助听器,其音聚平台的输入动态范围从20dB的低音量到接近120dB的高音量都能顺畅接收。这种宽动态范围使得助听器在处理复杂声音环境时更加从容,减少了声音失真的情况。对于儿童用户而言,宽动态范围还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声音体验,有助于言语功能的恢复和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助听器的性能,许多助听器还采用了宽动态范围压缩(WDRC )技术,能够对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偿处理,从而将环境音转换到受损之后的听阈范围内。这种技术有助于提升用户在不同声音环境下的听觉清晰度,减少背景噪声的干扰。
助听器的动态范围是影响其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选择具有宽动态范围和动态范围压缩技术的助听器,并结合个性化的适配和精细的调试,用户可以获得更加舒适、清晰的听觉体验。同时,这也有助于保护用户的残余听力,避免进一步损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