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大家往往关注药物对病症的治疗效果,却容易忽略某些药物可能带来的听力损伤风险。对此,我们咨询了有关医学和听力康复专家,对这类药物进行了归纳总结。今天,就为您详细盘点一下哪些药物可能会"盯上"您的听力。
01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常见药物及危害
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都是临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它们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因此常被用于治疗各类感染性疾病。然而,这类药物容易透过血﹣耳屏障,在耳内蓄积。一旦在耳内达到一定浓度,就可能损害内耳的毛细胞,进而影响听力。据研究,使用庆大霉素等药物导致听力损伤的案例并不少见,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突出。儿童的内耳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这类药物的敏感性更高;而老年人的身体代谢功能下降,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较慢,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使用注意事项
如果您确实需要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用药剂量和疗程。在用药期间,您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听力变化,一旦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尽量避免与其他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合用,以降低风险。
02 袢利尿剂
代表药物与影响
呋塞米、依他尼酸是常见的袢利尿剂,常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影响内耳的内淋巴液电解质平衡,导致内耳毛细胞受损,引发听力下降。特别是大剂量或快速静脉注射依他尼酸时,听力损伤的风险更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听力丧失。
安全用药建议
当您因病情需要使用神利尿剂时,医生会权衡治疗收益与潜在风险。您要积极配合医生,如实告知过往病史和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自己是否出现听力方面的异常,比如听声音变得模糊、耳内有胀满感等。如果有这些情况,应及时就医。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减少药物在耳内的浓度,降低听力损伤的可能性。
03 抗肿瘤药物
具体药物及危害机制
顺铂、卡铂等铂类抗肿瘤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具有耳毒性,会干扰内耳细胞的代谢过程,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从而影响听力。顺铂引起的听力损伤多为双侧性,且可能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加重。不仅如此,这种听力损伤可能在用药后一段时间才逐渐显现出来,容易被忽视。
应对措施
如果遇到正在接受铂类抗肿瘤药物治疗,医生一般会在治疗前、中、后对患者的听力进行监测。家人也要提高警惕,留意患者听力变化。一些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耳鸣的症状,这往往是听力受损的早期信号,务必及时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根据听力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素,如维生素 C 、维生素 E 等,它们可能对减轻药物的耳毒性有一定帮助,但具体还需遵循医生的建议。
04 水杨酸盐类药物
常用药物与听力影响
阿司匹林是大家熟知的水杨酸盐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多种功效。小剂量使用时,一般较为安全,但如果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就可能对听力产生不良影响。它可能会干扰内耳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不过,这种听力损伤通常在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可逐渐恢复。
合理用药提示
当您因疾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不要自行随意增加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耳部不适或听力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特别是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更要谨慎使用,避免因药物蓄积而增加听力损伤的风险。
了解这些可能导致听力损伤的药物,能帮助您在用药过程中多一份警惕。无论使用何种药物,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尤其是听力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最大程度保护您的听力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