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母亲,用不平凡母爱,一声声将聋儿从朦胧中唤醒,她就是李晓娟。如山的母爱,支撑儿子与命运抗争;如海的母爱,托起聋儿康康回到有声世界。
1998年,李晓娟生下儿子康康,两年后孩子仍不会说话,在西南医院检查结果是“双耳极重度耳聋”。那一刻,李晓娟怔住了。巨大的哀伤之后是与命运的抗争,镇定下来的她得知,0—7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教聋儿说话要在3岁以前,否则孩子舌头和舌部肌肉都可能变硬,以后很难再学会。“我要与时间赛跑,把康康耽搁的时间夺回来!”李晓娟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儿子开口。
她毅然辞去工作,离开北碚的家,独自带着孩子到南坪的康复中心附近租房居住。每天早上,她将康康送到老师那里,晚上回到租赁房,母子俩依偎着反复做康复舌操,直到睡去。有时,小朋友会对康康耳朵上的助听器感到新鲜,做出怪异的动作模仿。一开始,康康对这样的嘲笑很难过,撒腿就跑,回家大哭。李晓娟耐心地劝导康康:“就像妈妈眼睛不好,需要眼镜的帮助一样,你和别的小朋友没什么不同,只是需要助听器的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康康的智力和语言能力得到了惊人发展,3岁时他已能说出3至5个字的短语,会识500个左右的汉字。去年9月,活泼开朗的康康进入南坪珊瑚小学,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康康能说能唱。李晓娟说:“看到康康快乐的身影,就是我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