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听力障碍的儿童来说,早期干预(早发现、早配戴助听器、早训练)是听觉言语康复的事半功倍的有效措施,为国内外持科学态度的人们所公认。尤其是对于先天迟发性的聋儿。
智力发展的第一高峰期是在幼儿阶段。在这时期里,儿童的各个器官发展最快,特别是大脑发育最明显。据科学家们统计,人生获得的概念,大约有95%是5岁前形成的,而言语是大脑功能成熟的产物,因此,5岁正是人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而日常生活又是幼儿语言习得的基本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如果成人注意有意识地发展儿童的语言,他们的语言就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反之,他们的语言发展就会迟缓。尽管聋幼儿的听力有障碍,但他们的生理发育还是要遵循这一共同规律的。当然,早期干预的对象,并不只是语前聋的幼儿,也应包括语后聋的人,即在听力发生障碍后,及早诊断听力损失的程度,选配合适的助听器,让他不失时机地监听、调节自己的语声,巩固和发展已有的语言。
对于幼儿来说,所有的词语都不是讲一讲,或者结合观察去听一下就能掌握的,而要在反复出现这些词语,多次地运用之后才能真正地理解词义,做到正确使用。也就是说,经验和认知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聋儿也不例外。因此,聋儿的康复训练不应片面追求“学说话”,追求发音的清晰度,而应从提高聋儿的整体素质着眼。有人质疑:理论上“早期干预”相当重要,但实际上能给聋儿带来什么“好处”?我们先后在九七年和九八年对24名经过学前康复训练和24名没有经过学前训练的聋儿进行了测验,测验的项目包括:1、听的注意与听的辨别;2、模仿发音(唇读);3、认读词语;4、动作模仿;5、形象思维;6、抽象思维。测验后两组结果对照如下:
部分聋儿测试结果对照(测试日期:1997.6)
A组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耳聋程度学前补偿及训练测试成绩备注何镇强男1988.4中重度无72黄健龙男1988.8重度无88钟智辉男1986.11极重无44陈永波男1987.10中重度无70张天明男1988.6重度无71骆丽芳女1989.7重度无73方学英女1986.3重度无71黄宝琪女1989.7重度无66陈家强男1989.7重度无65平均年龄:8.8岁 平均成绩:68.9
B组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耳聋程度学前补偿及训练测试成绩备注张耀东男1990.3重度戴机训练二年92李永维男1990.1重度戴机训练二年96黎柏成男1990.1重度戴机训练二年95刘 宇男1989.12重度戴机训练三年87莫宇聪男1990.9中重度戴机训练二年90敖 珊女1990.1重度戴机训练三年92姚依蕾女1989.3重度戴机训练四年86钟燕冰女1989.3严度戴机训练二年90苏俊铭男1990.4重度戴机训练三年81平均年龄:7.5岁 平均成绩:89.9
A组的九名聋儿未接受过学前康复训练;B组的九名聋儿接受过两年以上的学前康复训练。而B组的平均年龄比A组小1.3岁,平均成绩却比A组高21分。
部分聋儿测试结果对照(测试日期:1998.6)
A组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耳聋程度学前补偿及训练测试成绩备注蒙伟健男1990.9中重度戴机训练二年78黄嘉渲女1990.3重度戴机训练三年94黄河龙男1991.7重度戴机训练三年96李明浩男1990.12极重度戴机训练二年94刘永明男1990.11极重度戴机训练二年96李竹君女1990.6重度戴机训练三年94遗传邓铭杰男1990.12极重度戴机训练二年98彭泽龄男1991.3极重度戴机训练三年94唐娟女1990.7极重度戴机训练三年92郭佩雯女1991.3极重度戴机训练三年96李雪娇女1991.3中重度戴机训练三年98张铭毅男1991.6极重度戴机训练四年96曾钟凭男1991.4重度戴机训练二年84袁镇杨男1991.9极重度戴机训练四年98黄嘉琳女1990.6极重度戴机训练三年98平均年龄:7.3岁 平均成绩:93.7
B组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耳聋程度学前补偿及训练测试成绩备注梁豪磊男1991.7重度无86省康2个月罗虹女1987.12重度无94普小随班就读罗思杰男1992.2极重无68省康2个月邓彩萍女1983.12极重无72普小三年阮善敏女1990.3重度无66普小学前黄晓兰女1991.5极重无68普小学前司徒美欣女1991.6重度无78龙杰豪男1991.10极重无68邓丽妍女1990.7极重无84魏文健男1990.8极重无49陈嘉荣男1991.5极重无66陈嘉琦女1986.11极重无72邱静恒女1986.1极重无55李宝芬女1990.4重度无69群体意识弱陈卓谦男1991.5重度无80平均年龄:8.3岁 平均成绩:67.2
A组的15名聋儿均经过两年以上的学前康复训练;B组的15名聋儿都未接受过学前康复训练。B组的平均年龄比A组大1周岁,而平均成绩却比A组低26.5分。
以上测试结果的对照表明,早期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促进聋儿的听觉和语言的发展,而且对提高聋儿的整体素质有相当的作用。当然,这只是良好的开端,并不意味这些聋童已经达到最终的康复目标。因为只有当聋儿能够比较自由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往,具备在主流社会中与健听人竞争的能力,才算得上康复成功。如北京的梁小昆,南京的周婷婷,广州的隋宇衡等。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后,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指导和推动下,聋儿康复的早期干预在各省市越来越普遍。然而,“早期干预”只是康复成功的起点,并不是康复成功的保证。有的人以为发现小孩听力有问题,及早为他配戴上助听器就等于早期干预;有的家长也知道聋儿康复不能没有训练,但又过分依赖教师,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康复班”上。这些家长不惜在聋孩子的身上花费金钱和物质,却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对别人的聋儿学会说话羡慕不已,却不了解别人为此而付出的艰辛。我们曾经向21名聋儿的家长发出问卷,了解家庭辅导的情况,反馈的信息实在使人忧虑;多数家长对聋儿的辅导持消极应付的态度。这正是聋儿虽得到早期干预,但不能康复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21名聋童家庭辅导和生活情况问卷统计
问题内容人数家长每天辅导时间15分钟11半小时5一小时5两小时0家庭辅导内容只复习当天老师所教的内容17除复习外适当增加内容4聋孩接受辅导的态度乐意18不乐意2态度不稳定1聋孩在家里戴助听器的时间不戴14只在辅导时戴7除洗澡和睡觉其他时间都戴0聋孩取闹时家长的处理方式打和骂3用手势比画作引迁13迁就2以上方式综合运用3不管0聋孩的假日活动家长经常携带聋儿户外活动7偶尔携带聋儿户外活动14任其自由活动聋儿进入康复班接受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是必要的。因为教师毕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而且康复班这个集体也是塑造性格的重要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的意见和要求,制约着聋幼儿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时,集体生活也能改变聋幼儿已形成的某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使性格趋于完善,使听觉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不管怎样说,家长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康复成功的聋儿,必有一个高素质的家长。因为,家庭这所学校和父母这任教师是客观存在,不能回避的;家庭不是一所好学校就是一所坏学校;父母不是两位好老师就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或坏教师。有一位语言学家指出:儿童语言获得以习得的方式为主,罕用学得的方式。他的“教师”是不具备语言学和教育学知识的父母,使用的“教材”是即景的交谈话语,“教具”多是交谈现象的实物,“教学方法”也是无意识的,十分朴素和原始的。德国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录培尔曾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那么,我们聋儿的成功又是掌握在谁的手中?当然也是掌握在家长的手中!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聋孩子康复成功,单凭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无微不至的关心,需要锲而不舍的决心和恒心。周婷婷的奶奶为了迫使三岁的聋孙女说出人生的第一个词语,拿着饼干与孙女僵持了40多分钟;梁小昆的妈妈为了让小昆看清说话的口型,上班不坐公共汽车,不骑自行车,无论春夏秋冬,都推着一辆小孩车,让他面对自己坐,一路上跟小昆说话,数年如一日;隋宇衡的父母为了让几乎全聋的女儿能在普通学校读下去,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唇读”技能,坚持家庭辅导,家里六年没打开过电视机,并自动放弃了几次出国参观的机会。这些家长,把自己的前途截了下来,为自己的聋孩子的成功铺路。这样的事例,把他们收集起来,无须任何文饰,也足以让人感慨不已。
聋儿康复需要教师,但家长的作用同等重要;早期干预是康复的良好开端,但不是康复成功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儿童语言的发展》李宇明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语言教学法》祝士媛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